语文综合学习设计原则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语文综合学习设计原则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一、语文综合学习设计原则

语文综合学习应把握的三个原则,即广泛性原则、深刻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一、广泛性原则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了“唯语文”的不良倾向。在语文教学中过分注重书本知识和语文技能的培养,使语文学习范围偏于狭隘。针对这一现象,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换种说法就是综合性学习要有广泛性。目前,语文界提出的语文生活化、跨学科化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而要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关注人文、科学、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各个领域。努力做到课内外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例如,在上《这就是我》这一课时,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狭隘的目标定位,不能就写篇自我介绍的作文或上讲台介绍一下自己就算完成教学目标了。我们可以通过“我是一位竞选者”演讲活动,个人作品、图片展览,畅谈我对人生的感悟等形式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展示,从而对自我进行深入思考、感悟生命的真实。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和生命意识。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二、深刻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未引起部分教师的高度重视,认为它就是以往的作文课、活动课,随便找点材料讲一下就行了。这种做法是明显错误的,正如“不能简单认为学生在课堂上鼓鼓掌就是在搞课改(某教育专家语)”一样。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篇作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好的,综合性学习还需要深度,也就是深刻性。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求我们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必须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我爱我家》这一课中,可引导学生对家庭环境进行探究,进入到家庭的某一领域或是情感世界的敏感之处,提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关爱家庭、体贴长辈的社会责任感。再如,《莲文化的魅力》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有关莲的名胜古迹、诗文、故事、传说等进行专题性探究,就能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活动过程中,可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培养其探究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深度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参与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新课程标准也强调“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参与性是综合性学习成败的关键,因为它反映了学习的主阵地是否交给了学生,是否改变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客观地说,它是语文教学学生观改变的最好切入口。参与性强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积极地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在《说不尽的桥》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十分强,他们通过上互连网、图书馆、实地采访等方式搜集了大量有关桥的图片、诗歌、桥文化史进行展示,不少同学还做了桥的模型、撰写了大量小论文。通过测试,学生加深了对该单元的理解,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知名特级教师有哪些

支玉恒、窦桂梅、于永正、张在军(方圆)、吴立岗、薛法根 支玉恒: 全国名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十年,他勇于教改实践,追求完美,追求出新,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创造能力、合作精神、学习习惯的形成诸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曾应邀到全国近 200 个城市讲学讲课,受到普遍欢迎。   靳家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曾被国家授予 “ 人民教师奖章 ” 。是小学语文导读法的创始人之一。原南开小学校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41 年,多次应邀赴全国各省市讲学,课堂教学获天津市一等奖、全国一等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教育合作项目一等奖。  于永正: 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共党员,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1995 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 伟: 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副局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园丁,青岛市拔尖人才。 1989 年,获得全国首届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第一名。 张伟 老师独创的“球形”阅读教学理论在全国小语界有广泛影响。  薛法根: 现任教于吴江舜湖实验学校。 1998 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1999 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教师”; 2000 年被评为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1 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02 年,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发表教学论文 60 多篇,成为江苏省“新生代教师”的代表人物。  吉春亚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 6 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另还撰写出版了教学专著等书籍 18 本,又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中国小学语文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80 多篇, 80 余次在全国各地举行示范课和专题讲座。   李雪琴: 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先进个人,其事迹被收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现任四川省绵阳市警钟街小学副校长。自 1978 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她主持和参与了“融合教育个案研究”、“快乐学习”等多个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40 多篇。主编了校本教材《课改笔记》《大课程学习》,参与编写了地方教材《综合实践课程》、《走进新课程》等。  孙双金: 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曾任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青联委员,镇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本科学历,研究生结业。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和镇江市首届名校长称号,是省 “333 骨干工程 ” 中耀眼夺目的明星。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 1989 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近百篇文章,上海百花出版社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一书。  王崧舟: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浙江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出版了五部学术专著,他的语文课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00 多篇,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做教学观摩课并受到一致好评。  

三、劳动对大学生的意义论文

1、劳动教育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它理应成为我们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2、增强青少年一代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从加强劳动教育入手,并切实地建立起这种教育的保障机制,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共识,实现劳动教育化,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3、切实重视劳动课的落实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把劳动课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副课的观点及把劳动课改上语、数等主课的做法,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开设劳动课,并把劳动课上升到同其他文化课同一高度来认识,配齐配好劳动课老师,积极抓好劳动。

(13298)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